最新咨询客户 |
青岛海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青岛一键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青岛胶南海尔电子有限公司 |
青岛泰德汽车轴承有限公司 |
青岛正友物流有限公司 |
潍坊市百强机械有限公司 |
青岛嘉联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 |
标准咨询项目 |
ISO9000 |
ISO14000 |
OHSAS18000 |
ISO/TS16949 |
ISO22000 |
HACCP |
CCC |
CE |
GMP |
...... |
联系方式
青岛爱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86-0532-83768011 85688862
传真:86-0532-83727271
邮箱:zsh_011@163.com
网址:http://www.icanzixun.com
地址:青岛市人民路27号振业大厦307室
|
ISO9001典型不符合项
审核典型案例(不符合项)
标准条款
|
不符合事实描述
|
4.2.3
|
使用处,如车间、仓库,未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
4.2.3
|
未对需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如加盖“保留”印章。
|
4.2.3
|
未识别适用的外来文件,如安全生产法、产品标准,并控制其分发。
|
4.2.4
|
未对记录的保存期限作出规定。
|
4.2.4
|
记录的填写不符合要求,未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
5.4.2 b)
|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如部门合并或分散时未转移职能,未保持体系的完整性。
|
5.5.1
|
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不明确,如未明确外包过程管理部门,未区分生产部和质量部的环境管理责任。
|
5.6.2
|
管理评审的输入不充分,如未评审过程业绩,未评审改进状况。
|
6.2.2
|
未规定关键和特殊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
|
6.2.2
|
未对培训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
6.3
|
未提供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生产设备。
|
6.3
|
现场使用的关键生产设备未得到有效的维护,如标识、检修、维修、保养、清洁等。
|
6.4
|
现场工作环境未得到有效管理,如脏、乱、差等。另外,车间、仓库条件不满足要求。
|
7.1
|
未策划产品实现所需的检验过程,、未规定检验或试验的过程方法,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
7.2.1
|
未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如无法提供产品的质量要求。
|
7.2.2
|
无法提供对顾客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的证据。
|
7.2.3
|
顾客的产品要求变更后,未再次评审,也无法提供相关人员,如生产人员得到更改要求的证据。
|
7.2.3
|
未确定与顾客沟通的过程,如顾客抱怨。
|
7.3.2
|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不充分。
|
7.3.3
|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未能以针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
|
7.3.4
|
无法提供对设计和开发进行评审的证据。
|
7.3.7
|
未按要求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
7.4.1
|
未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
7.4.1
|
无法提供评价结果的记录,如建立供方档案。
|
标准条款
|
不符合事实描述
|
7.4.2
|
未按产品类型和重要程度规定明确的采购要求。
|
7.4.3
|
某材料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但未规定验证的安排和放行的方法。
|
7.5.1
|
未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如规定焊接电流150~200A,但现场电流表显示已达230 A。
|
7.5.2
|
未识别和确认特殊过程,如涂装。
|
7.5.2
|
无法提供对热处理过程进行监控的证据。
|
7.5.3
|
无法通过标识和记录实现顾客规定的从退货到生产到进料批次全过程的可追溯性。
|
7.5.3
|
现场的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未有状态标识。
|
7.5.4
|
未对顾客提供的可返换包装物进行控制,如防护和按顾客要求使用。
|
7.5.4
|
顾客财产出现异常时,如材料因防护不当失效,无法提供报告顾客的证据。
|
7.5.5
|
产品未得到有效防护,如仓库中的产品码放过高,有的已倒塌,现场操作未轻搬轻放,产品因储存不当而超期等。
|
7.6
|
现场点检过程中发现量具失准,但未对已检产品进行复检。
|
7.6
|
未对自制量具建立校准规程。
|
7.6
|
为对计算机软件监测装置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进行确认,如自动计量泵、定尺机软件。
|
8.2.2
|
未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如未建立年度审核计划,未对待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
8.2.2
|
出现不符合的部门负责人未就不符合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而只是进行了纠正。
|
8.2.4
|
无法提供过程产品检验的证据。
|
8.2.4
|
检验记录中未有检验员签字。
|
8.2.4
|
在仓库检查发现一批已发货的产品,未有进行成品检验。
|
8.3
|
未规定对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的职责和权限,未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
8.3
|
无法提供返工后产品重新验证的证据。
|
8.4
|
未对顾客满意或供方的信息进行分析。
|
8.5.2
|
未针对根本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
8.5.2
|
未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
8.5.3
|
无法提供对经数据分析发现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预防措施的证据。
|
|
|
|
|
|